- A+
第四次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启动
本报讯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部门联合启动第四次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严厉整治涉青少年权益的侵权盗版乱象。
据介绍,近年来,复制发行、网络传播侵权盗版教材教辅材料以及少儿图书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多发,动漫、游戏等与青少年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兴数字文化领域侵权盗版现象亦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团伙诱导教唆青少年从事侵权盗版违法活动,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第四次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将严厉整治涉青少年权益的侵权盗版乱象,聚焦图书、动漫、游戏、院线电影等相关领域版权秩序,严厉打击盗版盗印、非法销售侵权盗版图书,未经授权以图书内容制作电子书、音视频课件并传播、售卖,利用智能终端产品预装盗版图书内容以及未经授权非法复制传播动漫作品、生产销售侵权盗版动漫衍生品,通过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侵权盗版手段非法出版未经审核内容、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办诱导、教唆青少年从事院线电影偷拍盗录、侵权盗版产品校园分销等违法行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据悉,此次行动将在寒暑假、开学季及与青少年文化消费相关的节假日期间加强对重点市场及校园周边重点场所的清查摸排力度,加大对网络平台传播、销售侵权盗版图书、动漫衍生品、私服链接的监管力度,加强影院重点档期青少年群体偷拍盗录院线电影的执法巡查,从严查办诱导教唆青少年从事侵权盗版行为的案件。专项行动将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知识结构,广泛开展青少年版权保护主题活动,有效扩大版权保护知识的传播度和覆盖面,提高青少年版权保护意识。(窦新颖)
广州版权部门护航2025羊城书展
本报讯 近日,2025羊城书展在广州举行,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联动荔湾区版权局、增城区版权局等4类36家机构,在书展现场设立“创意花房”广州展会版权工作站、开展“羊城书展里的版权故事”主题研学等,让市民读者在参观互动中进一步提升版权保护意识,共同营造尊重版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创意花房”广州展会版权工作站围绕版权内容设置“确权、用权、维权”三大区域,并展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情况,构建集学习、服务、宣传、体验于一体的版权特色空间。书展期间,工作站吸引参观者超1万人次,3000人次参与互动。同时,“创意花房”联动民间文艺资源集中的荔湾区、增城区,推出民间文艺版权专题展,以“一区一特色”的思路展示民间文艺与版权保护深度融合的成果,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此外,为增强青少年群体的版权保护意识,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联合广州图书馆推出“羊城书展里的版权故事”主题研学活动,以版权为纽带,串联起阅读、版权等内容,采取“问题引导+沉浸体验”相融合的形式设计研学路线,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版权知识“入脑入心”。首期“创意花城·思享荟”活动通过发布优秀版权项目、开展版权项目签约、解读新发布的《广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资助办法》等内容,展示了广州市版权利好政策和多领域创新成果。
下一步,广州市将持续深化“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提升版权公共服务水平,以“培育公众版权意识、守护版权合法权益、陪伴著作权人成长、助力版权产业繁荣”为愿景目标,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共同进步,让创意之花在羊城璀璨绽放。(侯伟)
海南国际文化版权发行服务平台将上线
本报讯 在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之际,海南国际文化版权发行服务平台已完成系统联调测试,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平台将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与区块链技术,构建面向全球的数字版权资产流通体系。
据介绍,该平台是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文化贸易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由海南广电旗下海直播传媒(海南)有限公司运营。平台聚焦文化领域“确权难、评估难、流通难、出海难”等痛点,提供“一键登记”秒级确权服务,并依托国家级“区块链+版权”平台保障交易全程可追溯、资金可监管。通过“智能估值+专家评审”双轨机制,支持标准化数字资产发行,以降低交易门槛。
据悉,该平台与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协同运作,提供版权登记、确权、价值评估、交易、行权及保护的全生态服务,实现创作者零成本发行与链上分账、使用方高效获取正版授权、投资者多元资产配置。平台首发项目为中国微短剧产业联盟百部精品短剧海外发行权益包,未来将探索“文化版权+旅游消费+跨境贸易”融合模式,助推中国文化“出海”与国际优质 IP引进。
该平台上线后,文化数字资产流通“海南通道”将初步建成,有助于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文化产业创新支撑,进一步强化海南在全球数字贸易中的枢纽功能。(侯伟)
“山西非遗好物”发布
本报讯 8月26日,2025“山西非遗好物”发布计划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成果展示活动在大同市举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场发布首批65件“山西非遗好物”,涵盖传统技艺、医药、美食、非遗文创等。同时,非遗消费季主题市集活动启动。
山西非遗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82项、省级项目1173项。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山西非遗好物”包括太原苏氏琉璃、晋祠桂花元宵、大同九龙奔月铜工艺火锅、晋中榆社阿胶糕、鑫炳记太谷饼、朔州刻瓷赏盘等全省11市的非遗精品。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三晋大地的文化记忆,更通过创意设计实现功能转化。
为期一个月的非遗消费季主题市集以“晋享非遗·美好生活”为核心,汇聚全省11市近200个非遗项目、300余位传承人,打造“周周有主题、百家共参与”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市集内设置了数字化交互装置、特色展演等多元场景,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成为暑期文旅消费“新引擎”。在消费季活动中,还创新推出非遗研学课堂,由传承人现场教学剪纸、面塑等技艺,让市民在“学中玩、玩中学”。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实践。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市场需求深度结合,非遗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展陈,而是以美食、文创、生活用品等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既助力传承人增收,又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升级需求。(袁伟)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