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每当六月来临,新疆伊犁河谷便成为一片紫色的海洋。绵延不绝的薰衣草花田在阳光下绽放,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香气。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也是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地之一。
从需要保密进行的试种品种,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片来自地中海的紫色花海,在伊犁河谷生根发芽,不仅绽放出中国独有的芳香产业,更见证了一场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农业科技攻关。
自主创新,从试种到量产的艰辛历程
1956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和原国家轻工业部香料研究所首次从国外引进薰衣草种子,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试种,但均告失败。这些来自温带地区的植物,难以适应中国各地的气候条件。
1964年,转机出现。原国家轻工业部将试种任务下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多方考察,最终确定由第四师的六十五团和七十团承担这一重任。
伊犁河谷与法国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非常相似。
当时刚从上海轻工学校毕业的支边青年徐春棠,承担起了六十五团的试种任务。这位后来被誉为“中国薰衣草之父”的技术员,在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悄悄进行着这项保密工作。
徐春棠经过多年试验,最终选定了C-197、H-701、京豫1-4等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薰衣草精油产量由此大幅提高。到1975年底,试点栽培面积730亩,总产油478.6千克,亩产油量达到0.66千克。
生产加工环节也面临挑战。1978年,徐春棠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容量为1.5立方米的蒸馏设备,为后来的蒸馏设备定型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后来设计的300公斤蒸馏锅,至今仍在伊犁地区广泛使用。
1980年,全国薰衣草种植面积扩大到4404亩,总产油量约3.2吨。四年后,薰衣草油产量达到1980年的两倍还多,效益显著提高。
质量突破,从达到国际标准到制定国家标准
1984年是一个转折点。全国薰衣草工作会议上,《薰衣草引种栽培加工应用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鉴定,六十五团生产的薰衣草精油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1990年,四师薰衣草油获“部优产品”称号。《中国薰衣草油国家标准GB12653-90》通过国家轻工业部、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当年产量达36.3吨,占全国薰衣草油总产量的98%以上,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开始少量出口。
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薰衣草油市场的好转,薰衣草产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周期,这片曾经只种植莫合烟、罂粟、红花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资源整合,从分散经营到品牌打造
针对四师各薰衣草种植团场各自为政、品牌多而杂等现状,四师党委作出决策:对全师薰衣草产业进行资源整合,走“五统一”的道路,即统一组织、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加工方式、统一价格、统一品牌。
2005年8月,农四师五个种植薰衣草团场共同出资500万元,组建了伊帕尔汗香料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现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这家集薰衣草及其他芳香植物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改变了过去主要销售精油的初级经营方式,加大了下游产品开发力度。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伊帕尔汗公司已先后创建并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双4A级旅游景区、高新技术企业、芳香植物研究与应用兵团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兵团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被列入《中国农垦品牌目录》及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
太空育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2004年9月27日16时,中国薰衣草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5团甄选的优良薰衣草种子,搭乘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始了为期18天的太空之旅。
这些种子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经历了微重力、强辐射和高真空的考验,返回地球后经过科研人员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香气更浓郁、颜色更艳丽、活性成分更强的「太空蓝薰衣草」品种。
经过近二十年的种植实践和品种优化,太空蓝薰衣草展现出卓越的特性:抗病毒能力显著增强,花色更加艳丽迷人,精油品质大幅提升。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中国薰衣草育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地理标志,品牌保护与价值提升
2015年,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准使用“伊犁薰衣草精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企业。这一认证不仅是对伊帕尔汗薰衣草精油独特品质的认可,更是对产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高度肯定。
目前“伊犁薰衣草精油”国家地理标志已被运用在伊帕尔汗的薰衣草精油外盒上,为伊犁薰衣草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品牌溢价效应。使用地理标志的薰衣草产品,市场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30%-40%。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效益,也反哺了种植户,形成了良性循环。
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伊犁薰衣草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从种植、采收、加工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品质和特色。
近期,在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行的指导下,农业银行可克达拉兵团分行以“伊犁薰衣草精油”国家地理标志为质押,采用纯信用方式为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薰衣草精油加工贷款990万元。该笔贷款执行一年期LPR利率,较同类型企业贷款利率低20BP,不仅实现了全疆薰衣草精油地理标志质押贷款零的突破,也充分体现了伊帕尔汗公司良好的信用状况和“伊犁薰衣草精油”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与市场公信力。此次创新实践,有效拓宽了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为金融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未来展望,从传统农业到多元产业
未来中国薰衣草行业将呈现多维度的快速发展态势。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普及率从2019年的43%提升至2023年的68%,精油提取率提高至0.85%-1.2%。
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容:2023年中国薰衣草市场规模约为8亿多元,预计到2030年总产值将突破15亿元。医疗健康类产品增速最快,助眠系列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2亿元。
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头部企业100%实现有机种植认证,碳排放强度较2025年下降40%,薰衣草废渣综合利用率2029年目标达90%,形成“种植-加工-废料利用”闭环。
伊犁河谷通过“薰衣草+文旅”模式,建成可克达拉薰衣草文化产业园等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超5亿元。
从1964年那最初的5克种子,到如今占全国产量98%的薰衣草产业;从需要保密进行的试种任务,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单纯销售精油,到开发四大类十一个系列100多种产品。
中国薰衣草产业完成了一场华丽的紫色蜕变。伊犁河谷的这片紫色花海,不仅绽放出独特的芳香,更见证了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韩丽 叶晓琴)
(编辑:刘珊)